Bluerider ART 很榮幸宣布,七月份將於[台北·敦仁]舉辦新代理德國藝術家Sven Drühl的首個展 New landscape 4.0 新風景 4.0,展出藝術家近年系列的繪畫作品。對於藝術史相當著迷的 Drühl,風景一直是他創作的重要主題。他以顛覆傳統繪畫的手法,並利用非傳統的材料如矽氧樹酯(silicone)、油彩、漆料等化學組成不同的特性,描繪山景、樹木、火山等不同的自然主題(motifs),無論是取鏡或是繪畫層次的概念,Drühl在藝術史上藝術家們不斷提問的「風景」主題上,創造出獨特的繪畫新脈絡,呈現屬於他的新風景4.0。
開幕照片
Pablo Picasso (1881-1973), 藤椅上的静物(Still Life with Chair Caning), Oil, collage on canvas, 26.7x35cm, 1912
Robert Rauschenberg (1925-2008), Buffalo II, collage, 1964
Sherrie Levine (1947- ), Fountain (Buddha), Cast Bronze, 30.48 x 40.32 x 45.72 cm, 1996
Installation shot, Sven Drühl“New Black Romanticism", National Museum of Art of Romania, Bucharest, 2017
Installation shot, Sven Drühl“Light Art from Artificial Light”, ZKM | Museum für Neue Kunst, Karlsruhe, 2005
Sven Drühl是個數學家,又著迷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藝術歷史中的風景繪畫。他曾撰寫很多關於當代藝術的研究,也認為這影響他創作的方法,尤其對 1990 年代後結構主義及後現代主義其中論述關於作者、原創、組合、混合、混搭、跨載體及跨類型等方向感到興趣,風景,一直是他創作的重要主題。他經常漫遊在歐洲博物館典藏中擷取風景繪畫的元素,使用挪用作為創作的手法之一。利用非傳統的材料如矽氧樹酯(silicone)、油彩、漆料等,其化學組成不同的特性,描繪山景、樹木、火山等不同的自然主題(motifs)。從歐洲藝術史到日本浮世繪中,自在地轉換主題,長時間地觀察山水的表面以及引誘人的光線,Drühl曾表示:「我試圖消去繪畫中任何人為指涉的部分,對我而言這樣敘述性太過於強烈,我認為繪畫的主題(motifs)是開放的。」他形容自己的創作如同 DJ 一般,截取不同領域各種的曲目來做混音,並融入自己的表情風格,重生一種新的方案。